沈从文是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作家,他的文字充满了深情与诗意。他曾写道:“我走过了很多路,跨过了无数的桥,看过了成千上万的云,喝过了各种各样的酒,但我只爱过一个正值最美年华的人。”又比如:“在青山绿水之间券商配资,我希望能牵着你的手,走过这座桥。桥上绿叶红花,桥下流水人家,远处是青丝,近处是白发。”
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称颂,许多人羡慕他们的深情厚意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这段感情中曾有一个不太美好的插曲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沈从文出身贫寒,只有小学文化。年轻时曾当过兵,之后来到大城市,生活贫困,直到接近三十岁才通过徐志摩等人的推荐,进入中国公学做教师,算是找到了稳定的工作。然而,第一堂课他竟然紧张得说不出话,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,其中就有张兆和。
张兆和18岁,气质优雅,聪慧美丽,是学校里的校花,许多男生都追求她。沈从文深深被她吸引,决定写信追求她。他的情书一封接一封,然而张兆和始终没有回应。沈从文并没有气馁,反而表示愿意做张兆和的“奴隶”。他在情书中写到:“大多数人愿意在君王脚下做奴隶,但我只愿意做你的奴隶。”甚至说:“请你不要生气,容许我在梦中亲吻你的脚,我觉得自己像个奴隶,蹲在地上用嘴接近你的脚,是亵渎了你。”
展开剩余72%看到沈从文如此执着,连校长胡适也看不下去了,他决定充当一回“红娘”,为他们牵线搭桥。然而,胡适的做法有些“直男”,并未能起到什么作用。他把张兆和叫到办公室,不停夸沈从文是天才作家,暗示她应该答应他的求爱,帮助这位天才作家。然而,张兆和依然不为所动,继续对沈从文不理不睬。即使如此,沈从文依然坚持不懈,四年的追求,最终打动了张兆和。经过漫长的等待,沈从文终于赢得了她的心。
1933年9月9日,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,婚后两人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时间,张兆和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,专心照顾沈从文。然而,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。一个叫高青子的女子,悄然进入了他们的生活。
高青子是一位文艺青年,外貌出众,气质优雅,身材高挑,白皙的皮肤,黑亮的长发,她给人一种既优雅又脆弱的感觉。1935年春天,沈从文受邀到亲戚熊希龄的别墅做客,在那里遇见了高青子。高青子是沈从文的忠实读者,熟悉他的作品,两人聊得十分投机。
沈从文回到家后,常常想着高青子,寻找机会再次见面。有一次,高青子穿着与沈从文小说《第四》中的女主角相似的衣服出现,沈从文看得目瞪口呆,对她产生了深深的迷恋。高青子不仅美丽,而且也有写作天赋。她将自己的小说《紫》交给沈从文阅读,沈从文非常欣赏,并推荐给了萧乾,最终在《大公报·文艺》上发表。
高青子与张兆和不同,她既美丽又富有文学才华,而张兆和对文学创作并不热衷。在沈从文心中,张兆和渐渐显得逊色。沈从文创作的《边城》和《主妇》显然受到了他与高青子关系的影响。尤其是《边城》中的女主角翠翠,便有高青子的影子。
1936年春节后,沈从文终于向张兆和坦白了自己对高青子的情感。张兆和震惊之余,愤怒地返回了苏州的娘家。当时,他们刚结婚不到三年,沈从文的背叛让她难以接受。
张兆和回娘家后,沈从文每天给她写信,大部分内容都在表达自己对高青子的思念。张兆和心里愈发难受,但她并未发火,而是选择了一种温和却绝妙的方式来应对:她四处为高青子介绍对象。张兆和认为,这样一来,高青子会感到不舒服,最终会自觉离开沈从文,而沈从文也会因为张兆和的态度而冷静下来。
1941年2月,高青子辞去了西南联大的工作,嫁给了一名军官。1948年,她去了美国,从此音信全无。高青子如流星般划过沈从文的生活券商配资,而张兆和则陪伴沈从文度过了他的大半生。尽管有过波折,两人最终还是携手相伴,度过了漫长的岁月,幸福得令人羡慕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